不是 KOL 也要學!每個人都必修的「個人品牌經營」,你就是自己的主理人

⛅ MindyLi
Oct 25, 2021

雖然有時會斜槓,但我大部分的時間是個受薪階級,但我男友打從出社會後就一直是自僱者的狀態。有天他又工作到半夜,死也不肯去休息,出於一些情緒,我忍不住酸:「為什麼你奴性那麼堅強?」

他回道:「因為我是老闆,我要夠好才能走得下去啊。」

這番話讓我明白,受薪階級與老闆思維的差距之大。也讓我延伸思考,為什麼當員工就很常被工作給侷限,在日常的 routine 中僵化,而忘記其實還有很多事情是可以做的呢?如果轉化思維,把自己也當作「品牌」來經營,是不是有翻轉性的好處?

個人品牌思維不只是 KOL 的事,以下整理了我的想法和大家分享。

▍顯性的個人品牌經營?

之前曾經訪談一位知名的 IG 經營者,她告訴我,其實她跟我聊的這些品牌經營技巧,背後的概念都是適用於很多一般人的。

以前在台灣「錢淹腳目」的年代,職場風氣傾向一個員工做三十年,忠心耿耿地為公司付出直到退休。但現在時代早已經不同了,不跳槽很難加薪、一直做同個職缺容易無聊或失去挑戰性…等,加上趨勢變動過於快速,十年前大家還不瞭解 YouTube,十年後 YouTube 與 YouTuber 產業鍊幾乎可以稱霸網路世界。腳步越來越快速,也讓員工不能只是安於現狀,而是要隨時調整步伐,迎戰每個趨勢的更迭。

也因此,「個人品牌」是多麼重要啊!三十年前你在一個企業穩穩做到老,你只需要顧好公司內的人際口碑即可。但現在,連明年、五年後、十年後的產業霸主會換誰坐都不奇怪的數位時代,慢慢經營你的形象,累積產業內外的人脈,讓外界看你永遠都像是一個「準備好的人」,方可一次又一次的渡過大風大浪。

實際上個人品牌該怎麼做呢?最顯性的做法就是先從社群媒體做起。當然,一定有很多人抗拒在社群媒體上發表太過僵硬、官方的發言,那種「私人領域界線被混淆」的感覺難以忍受。我自己也是這樣,在 IG 喜歡隨手發一些生活廢文,不想要休息時間還要發「很累人」的東西。所以,推薦你可以從 Linkedin 下手。

Linkedin 本來的用途就是為了找工作,所以經營找工作會用到的平台,是很自然而然的事!就算你暫時還沒有要換工作的準備,但誰知道什麼時候會有呢?所以先從慢慢經營 Linkedin 開始會是很好的練習。此外,因為 Linkedin 上本來就是為了工作,因此儘管在上面宣傳自己的新工作成就、新工作頭銜都不會令人太過反彈!畢竟,在上面炫耀工作的人多的是,也不差你一個,這樣想是不是好多了呢?

Linkedin 結束之後,再來你可以從兩種面向下手。第一,有意識地累積作品集,不論你是什麼職位,都可以隨時整理手邊的成就,更新到 Linkedin 上或是在 medium 或其他平台寫成文章和人分享,當然也可以嘗試投稿媒體等,不僅可以隨時釐清、檢視目前的工作成果,更可以透過把觀點輸出的這件事,讓別人覺得「你是個咖」!

請不要覺得自己分享的東西很淺,就不敢試著輸出。因為你的經歷是獨一無二的,永遠都會有「沒經歷過」的人需要你的體驗。更重要的是,輸出觀點這件事不只是給別人看的,更是要給你自己看的,這樣你才不會忘記來時路上的過程與成長,透過分享也能讓你二次複習這些累積,不管怎麼樣,都是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當然,你也可以真的開始做一個「個人品牌」,斜槓成為部落客、YouTuber、IGer、專欄作家等等等,都是液態化的現代社會鼓勵大家去嘗試看看的。(也許下次可以跟聊聊液態化的理論,我個人很喜歡❤️)

▍個人品牌的經營思維?

上述的經營方針是透過比較顯性的做法,主動傳遞訊息告知世界「我是個怎樣的人」,而以下討論到的比較像是從思維面來切入。

世界上絕大多數的人都是受薪階級,意旨頭上有老闆,是給人家請的。因為每個月領的薪水都是一樣的,因此我們會不自覺地與資本抵抗,想要從老闆身上「賺一點」回來。例如,今天預計工時八小時,你六小時就把事情做完了,那接下來在不被發現的情況下,是不是會很想要當「薪水小偷」,開始逛網拍、追劇(好像有點太大膽),做自己喜歡的事?

但如果今天你就是這家公司的創辦人,在八小時的排程下,原訂工作進度六小時就完成了,剩下的時間也許你會比較願意重新 review 任務,把它做得更完美,或是趁機拿來做之前一直耽誤延期的事,總之就繼續做對公司有利的事情。(畢竟創業家和公司的命運息息相關,你會想要努力做到最好,對吧?)

因此,同樣的你可以把思維調整過來,你就是自己的一人公司,你是自己的老闆。想要自己永遠可以變得更好,一人公司永遠獲利不倒閉,那麼你可以怎麼做呢?

選擇不偷懶,利用剩下的兩小時工時發想 side project。
選擇今晚不追劇,而是投資自己來聽一堂線上課程。
選擇不怕麻煩,把結案成果整理起來發表一則 Linkedin 動態。
選擇放棄一次睡到飽的機會,起床多參與一次晨跑活動。

就如同熱門商管書《原子習慣》所說,這些微小的決定累積起來的能量,會成就巨大的改變。你的投資能夠帶你一步步更接近你要的未來。

整體來說,個人品牌思維要懂得為自己做宣傳、做公關,也要在思考上把自己放在決策者角色,以長久的歷程來檢視自己的選擇是否符合「一人公司」的利益,這樣才能夠跳出受薪階級的脈絡,把自己解放於勞工身份之外,朝自己更想要的未來邁進。

因為,每個人都是獨家品牌。不要讓你的老闆、上司、同事來定義你,你才是個人品牌的主導者,試著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形象與信任感,慢慢累積,機會會找上你的!

如果你覺得有意思的話,拍個手讓我知道吧有任何疑問可以跟我聯繫!如果有外稿需求超級大歡迎✍🏻
e-mail: a95504@gmail.com

延伸閱讀👇

--

--

⛅ MindyLi

NCCU 傳院出身,從科技媒體到數位行銷,這輩子應該離不開網路圈,最愛山海自由空氣。其他文字作品請看《風傳媒》、《INSIDE》 | Linkedin: MindyLi | a95504@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