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人生轉捩點。唸研究所帶給我的三大改變

⛅ MindyLi
Jun 30, 2020

--

政大傳播所 畢業 2020 研究生 撥穗典禮
來張跟金主的合照(?)

畢業快樂,那些學生特有的青澀與稚氣將慢慢退去,取而代之的是,與現實拉扯的掙扎日常。

兩年半前,我也困惑著、迷惘著。不知道大學畢業是不是該馬上出社會,做著和自己妥協的工作?

幸好,我在一些貴人的幫助下,誤打誤撞地進入了研究所的學術殿堂。

(關於唸研究所的原因、動機,感覺可以再寫一篇文章跟大家分享😂)

先說結論:我不後悔唸研究所,甚至覺得研究所是改變我的重大轉捩點。

研究所改變我很多,甚至覺得大學時期的我都不像我了!

這裡給我的訓練是軟實力的,不是那種可以具體、量化得出我未來能加薪多少的那種能力,而是能夠改變人生觀、思考邏輯、議題切入角度的腦袋運作方式

總而言之,有種 level up 的感覺,可以去打等級更高的怪物了。

以下分享菸酒生涯影響我的三件事。
我唸的是人文社會科系的研究所,個人經驗不適用於每個人,請大家斟酌觀看。有更多問題也可以留言或私訊問我喔。

1. 從理論解構現象

讀書 文獻 研究生 研究所 論文 上課

研究所的訓練是大量閱讀文獻,並且透過每週上課時老師與同學的 feedback,從文本去延伸思考更多議題與分析。

我覺得,知識很像是塊拭鏡布,把眼前的世界變得乾淨清晰。

透過理論,你可以理解一個現象或事件的前因後果完整脈絡,並透過與同儕的討論,把更多切入點納入思考,最終得到一個全面性的解析

我個人很喜歡這種思辨的過程。與文本、同儕交流的過程,那種知識的碰撞,是非常單純的美好,讓我的每一天都相當充實。

當然,除非你志在當學者,否則學術理論只是帶你釐清事件全貌,至於要如何去解決問題,仍需要實務界的配合,才能完成目的。

但若你徹頭徹尾只有實務界的經驗,也許你會像是個無頭蒼蠅一樣,在偌大的問題迷宮中失了方向只能埋頭苦幹卻不知自己在為了什麼而努力著

因為,你沒看清事件的脈絡與全貌。

因此,學術知識看似加不了薪,但實則能給你藏寶圖的一絲線索,在實務界領航你朝著理想前進。

我很喜歡「賦權(empowerment)」這個概念。

賦權、賦權,唯有獲得知識的力量,方可開始有了一些初始的能量和力氣,去展開旅程並持續努力。

不知不覺,你的工作能力也隨著軟實力的升級,也被提升了!

2. 邏輯與專案管理

規劃 邏輯 筆電專案管理 研究生 研究所 上學

在書寫學術論文時,如果有稍微認識一點研究方法的都知道,是非常講求邏輯脈絡化的。

而研究所裡,小則每週的閱讀心得,大則畢業學位論文,在字裡行間中,對於理論的理解與思考,都需要大量的邏輯歸納整理,才能撰寫出具完整度的文章

因此,邏輯力大概是每個研究生的必備技能。

因為沒有邏輯,你根本畢不了業!

我認為大學比較難去訓練到這個部分,除非特定科系,否則大學生對心得或申論題總是有寫有分,只是寫來交差,很少會這麼扎實地訓練到對一個主題,如此鉅細靡遺又完整的論述過程

(不要小看邏輯力,到了職場你就知道,頭腦是很好用的東西,可惜似乎不是每個人都有啊啊啊。)

邏輯力就是那種無法用量化表示,但實際生活上會很有感的軟實力。

另外,這也影響到專案管理時間分配的能力。

大家都知道研究生要一天到晚讀 paper,應付繁重的課業,還要挪出時間寫畢業論文。

而我在北漂的研究生涯中,一直以來都堅持實習。(一來是北漂好貴,二來是有個當米蟲的罪惡感QQ)

加上我自己閒不下來,還在碩一下參加企業競賽。

所幸,最後仍在被逼出來的專案管理力下,按時在碩二下完成畢業論文,成為準時畢業仔。

碩士生都是很忙滴。在被這麼多外務交錯下生存,如果沒有專案管理能力,大概會四年都無法畢業吧…。

3. 更多人生可能性

畢業 畢業生 求職 職涯 研究所 研究生 碩士

我相信有很多人跟我一樣,大學唸了自己可能沒很喜歡的科系,但又不想順從科系的安排,從事自己沒很感興趣的工作。

這時候,現實地說,研究所就是個轉換跑道的好時機

不只讓你更深入地去瞭解自己喜歡的領域,也可藉由論文或創作等畢業方式,製作出專屬於你的人生第一件作品

可以在喜歡的事情上下功夫,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另外,誠如我第二點所說,只要你時間管理得宜,研究所也是個能用實習充實生活的時期。

在我碩班兩年,我體驗了公關、電商、企劃、賣家經營、直播這些領域的實習。

雖然有時候只是為了想賺錢(喂!),但能利用學生身分,轉換到不同的職場去多看看多體驗,也是很值得的事情。

因為學生身分的好處,就是想離職就離職…不是啦!是可以盡情去尋找適合你的場域

也誠如我第一點所說,理論結合實務,可以讓你的視野到達意想不到的高度

--

--

⛅ MindyLi

NCCU 傳院出身,從科技媒體到數位行銷,這輩子應該離不開網路圈,最愛山海自由空氣。其他文字作品請看《風傳媒》、《INSIDE》 | Linkedin: MindyLi | a95504@gmail.com